再加工茶溯源
发布日期:2025/9/2
再加工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,起源于宋朝,当时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(一种香料)作为贡品,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。
明朝时,再加工茶窨制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,出现“茶引花香,以益茶味”的制法,这时的窨茶法与现代的工艺原理相通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再加工茶。明朝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一书中有“茉莉可薰茶”的记载,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。
大规模的再加工茶窨制始于清朝咸丰年间,较早的加工中心在福州,因此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。到1890年再加工茶生产已较普遍,主产区为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等省,近年来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贵州等省、自治区亦有发展,而非产茶的北京、天津等地,亦从产茶区采进大量花茶毛坯,在花香旺季进行窨制加工,其产量亦在逐年增加。再加工茶产品,以内销为主,从1955年起出口东南亚地区,以及东欧、西欧、非洲等地。
本文来源:《茶道,从喝茶到懂茶》,图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留言告知删除。
明朝时,再加工茶窨制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,出现“茶引花香,以益茶味”的制法,这时的窨茶法与现代的工艺原理相通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再加工茶。明朝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一书中有“茉莉可薰茶”的记载,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。
大规模的再加工茶窨制始于清朝咸丰年间,较早的加工中心在福州,因此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。到1890年再加工茶生产已较普遍,主产区为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等省,近年来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贵州等省、自治区亦有发展,而非产茶的北京、天津等地,亦从产茶区采进大量花茶毛坯,在花香旺季进行窨制加工,其产量亦在逐年增加。再加工茶产品,以内销为主,从1955年起出口东南亚地区,以及东欧、西欧、非洲等地。
本文来源:《茶道,从喝茶到懂茶》,图片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留言告知删除。